斯图尔特倒带人生Stuart A Life Backwards (2007)_汤老湿的肉体和灵魂都献
导演: 戴维·阿特伍德
编剧: Alexander Masters
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汤姆·哈迪 / George Anton / Dominic Kemp / Nicola Duffett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7-09-23(英国)
片长: 90分钟
又名: 倒带人生:一段迷乱、疯狂的游荡岁月 / 斯图尔特:逆行人生 / 斯图尔特:人生
以扣人心弦的笔法诉说身兼小偷、人质狭持者、精神病与游民等多重身份的男子史都华一生的故事。除了描绘他前科累累、放荡不羈的鲜活人生,也藉此带出了英国下层社会有关暴力、毒品、监狱与犯罪等令人震撼的面貌,以极度真实而又几近残酷的写实手法,刻画出史都华失败潦倒的一生。但令人惊喜的是,作者与史都华都未以悲伤或自怜的口气来诉说哀伤的生命片段,反而能以充满趣味的口吻娓娓道来,使得整本书在浓鬱的哀愁中,却洋溢著活泼生动的韵律,是这部作品最奇特、也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获奖:2008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最佳男演员。
Stuart清晰的记得,在一个平凡下午的4点到5点之间,他从一个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分子变成了仿佛上了膛的人士。从此变成游走在街上的幽灵,父母用来吓唬小孩的怪人。
这是一个33岁的的短暂却无比漫长的人生,在酗酒,海洛因,暴力,偷窃犯等迷雾之下,看到的缺仅仅是一个极度不快乐的脆弱灵魂。
这是一部基于Alexander Masters的同名书形成的TV-Moive,影片中大量对白都还原了原作的真实对话。
(以下涉及影片剧情)
Alexander也从来没有想到,最后会和这个疯疯癫癫的流浪汉发展出一段类似友情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无法了解Stuart这样边缘人的生存状态,这种未知的人无疑是让多数人感到恐怖且厌恶的。这种印象同理也存在于Stuart一直敌视的中产阶级人士,虽然都不曾细致了解,但是阶级和势力的对立形成了天然的敌视。
这本来是一个沉重伤感的真实故事,电影(传记)却别有用心的用了一种清新的方法尽兴了叙事。当Alexander最初在车上给Stuart讲述传记的开始时,Stuart发牢骚的抱怨说这一切真是太无聊了。他也知道,人们不想去关心一个无名之辈的成长历程,可是却有别样的好奇想要了解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变故造就了这样一个Damaged Soul.
眼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走路步伐奇怪,说话仿佛呢喃的一个邋遢Homeless。在Alexander面前,Stuart能够轻松的上前攀谈,仿佛没有一点威胁,可是稍微了解下去便知道这个眼前仿佛不堪一击的年轻人背后危险的一面。严重的自毁倾向,情绪的不稳定,患有不常见的肌肉萎缩病症,终日酗酒并且长期服用海洛因。
种种恶习背后,不同于印象中懒惰得终日无所事事只知道仇恨体制的愤青流浪汉不同,Stuart却是拥有一颗很善意且感恩的态度来面对曾经对他进行了帮助的人。他记得Cambridge的两人对他的施舍和关心,给予他衣服,食物,甚至饭后还有贴心的布丁。在为了帮助无辜坐牢的两位Cambridged学者的同一目标下,Stuart和Alexander走在了一起。
作为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Alexander在最初对Stuart也怀有揣测和抗拒,当Stuart第一次来到Alexander家中的时候Alexander甚至还担心Stuart会偷走家里的值钱东西。可随着接触变深,Alexander却发现Stuart身上充满了惊奇让人着迷,也越来越对他抱有好感。就如同Alexander的原话说,Stuart带领他走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这样的“凡人”不曾进入过的,一种疯狂的混沌。
Stuart称自己的黑暗面为午夜迷雾(Midnight Mist),这是一种他也无法控制和预知的状况。
对于Stuart这样可能随时陷入混沌的状况,我也很有感触。在少年时期我也有自毁倾向,也曾经未遂,最明显的就是在我12到15岁之间。怒气的满分制为10,如果Stuart已经超出最大限度达到了11,那我当时也达到了8或者9。那种被突如其来的愤怒吞噬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种发冷的癫狂。这种状况多半都和童年经历有关,The Crow其中有一句台词是“童年之后便是死亡”,童年之后的人生是黑暗的,可如果拥有黑色的童年,哪怕是些许刺激,对人的一生都是有不可撤销的影响。可和Stuart不同,经过多年的调节和生活环境的几度调整,我可以说现在我也只是个看起来没有任何异样的普通人,成为了The Masses的一员,愤怒指也大概降到了5。Stuart却保持在11回不去了。
Stuart常常被突如其来的恶魔情绪控制,思想陷入混沌,当他反应过来时常已经身上鲜血淋漓。因为未遂,情绪随时处于崩溃边缘,英国政府高速率的提供给了Stuart一套小局所。在内心平和的时候,Stuart就默默的生活在这个空间里,写着别人读不懂的日记(原著中提到Stuart的笔记都是运用了简写,并且有大量的拼写错误,比如纪录Alexander他的笔记是ALEXDER之类的),还细心分类,整理自己的行程甚至还想出一些帮助外国商人的创业的计划。
平和状态下的Stuart是个讨人喜爱的年轻人,他有礼貌,待人宽容不小气,互动起来配合率极高。因为身体不好,走路老是牵着Alexander,顶多只是像个大人旁边任性刁蛮的小孩子。只是从Stuart支离破碎的回忆片段中,我们才能窥测他那伤痕累累的人生。Alexander曾经为了Stuart骂邻居是基佬的事件忍俊不禁,Stuart却生气的说“It’s not a joke! We’re looking in my life here.” 面对他人的人生,我们可以轻松地挖一个洞窥视其中,可如果那些伤痛是布满在我们自己身上呢?
愤怒在一般人身上不过是过客,时而来,转头走。在Stuart身上,愤怒已经是个不远离开的长期居民。
Stuart拥有比大多数人都不幸的人生,从小被欺凌,童年时候被自己的亲哥和儿童之家的管理者等多人轮番性,辗转各个少管所和监狱受尽折磨,为了屁大一点的抢劫竟然做了5年牢,除了精神上的折磨,生理上还面临走向残疾的黑暗。一个人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好事,甚至连美好的幻想都不曾拥有,究竟是要一个人承受多少折磨?
和Alexander的微妙友情或许是Stuart生命中最好的历程了。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结局是那么的苦涩。连Alexander也无法了解究竟Stuart是否是还是意外,可我总是希望Stuart只是倒霉的撞在了火车上。如果想像在拥有了和Alexander这样的朋友后,还是无法消灭的执念,这样的Stuart实在太让人心疼。葬礼中,我无法克制的想像Stuart若是一个人走向火车的镜像,我冥冥之中还是期盼这家伙只是一个人喝醉后不幸撞上了火车,死亡对于Stuart来说是长期以来的希望的归宿,但始终我依然是希望这样的死亡是突如其来而非策划已久。
本文题目来自Stuart在试穿西服时候对Alexander即将完成的传记一次总结性的注释。他自己略显吃力地打好领结,轻描淡写地说“I have lived a very controversial…and very unpleasant life. ”
这一句正式成为了我到目前位置最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正是它如此单调,如此平和地却叙述出那般悲痛的无奈。
Stuart生前不过只是一个nobody,一个活在最底层最无力的个体,一个饱受折磨的受损灵魂。任何时期,我们周围总是有这样毫不起眼的个体消逝在疲惫不堪支离破碎的身体中。我们看不见,或许也选择不想看见。这电影像是拼凑合起了一张四分五裂的镜子,透过镜子的折射看见了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的混沌世界(how can you judge someone without walking in their shoes),转眼看到的,则是反射中我们泪眼朦胧无力的自己。
来自豆瓣 ◣東京浮春◢《致我这充满争议,且布满痛楚的短暂人生。》
PS:《斯图尔特:倒带人生》2007年的老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汤姆·哈迪两位大咖倾情奉献,汤老湿更是连小鸟都奉献了,演技爆表!他们两人都很喜欢,那这部片子必须推荐,资源来之不易,看到的朋友帮忙推荐一下。
能找到的720P最清晰版本(HDTV),国外论坛上找的,俄语英语双语版,观看的时候请切换音轨为英语。如果觉得资源很好,请给朋友分享推荐一下本站,谢谢。
资源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