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印度影片在中国市场走热背后
1月19日,今年首部非好莱坞分账片《神秘巨星》上映。影片讲述14岁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由阿米尔·汗和塞伊拉·沃西领衔。
《神秘巨星》剧照
继《摔跤吧!爸爸》之后,印度又一部力作《神秘巨星》在中国掀起一阵热潮。截至2月7日,影片累计票房6.2亿元。不到一年时间,两部印度影片为何接连在中国市场收获好成绩?“综艺”独家采访,探析印度影片在中国市场走热背后。
1月19日,今年首部非好莱坞分账片《神秘巨星》上映。影片讲述14岁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由阿米尔·汗和塞伊拉·沃西领衔。二人曾联袂主演2017年在中国收获票房近13亿元、获印度影片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的《摔跤吧!爸爸》。
《神秘巨星》在前有国产话题佳作《无问西东》,后有好莱坞工业《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等一众国内外重量级影片夹击的情况下,2天票房破亿,是国内目前票房破亿速度最快的印度电影。虽然《神秘巨星》并非完美之作,例如故事情节略显拖沓,歌舞较多导致影片过长等,但并未降低观众热情。截至2月7日,影片累计票房6.2亿元,豆瓣获评7.9分。《神秘巨星》为何能获得票房口碑双收并连日盘踞票房榜榜首?不到一年之内,《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两部印度影片为何接连在中国市场收获好成绩?《综艺报》采访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员探析印度影片在中国市场走热背后的原因。娱乐性+现实原则+文化认同
作为印度电影在当下中国市场认知度最高的符号性人物,阿米尔·汗2017年凭借《摔跤吧!爸爸》收获了更多中国拥趸。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提到,电影首先要注重娱乐性,这是电影与生俱来的属性。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王宜文认为,电影要满足尽可能多观众的需求。“印度是观众成分非常复杂的国家,民族、种姓、宗教、语言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要最大程度弥合不同元素。印度电影在实践中找到一条道路——娱乐+现实。”
歌舞是印度电影高娱乐性的标识之一,也是其直接愉悦观众的重要形式。即使一些印度电影不加入歌舞元素,轻松的喜剧氛围也与生俱来。面对相对严肃的社会议题,印度电影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依然会用一些浪漫的方式展现。以《神秘巨星》为例,虽然影片核心是唤醒女性独立自觉意识,但并未直接展现家庭暴力等正面冲突,而是用母女之间的和谐、美好反衬父亲归家时的压抑。
《神秘巨星》的现实原则也是其广受热捧的重要原因。影片将主题置放在“印度社会女人不能拥有梦想”的现实前提下,表达的社会价值是阿米尔·汗主持的电视节目《访谈》的延伸。虽然《神秘巨星》没有类似《摔跤吧!爸爸》中摔跤竞技迭起的呈现,少了一丝惊艳,但女性视角的表达获得了中国观众的普遍认同。《电影艺术》编辑部主任王纯认为,影片引发观众共鸣的原因有二:一是影片将一个女孩的个人梦想经过女儿、母亲、姑母两代人的表达升华成整个社会女性群体觉醒和抗争的梦想,使之脱离普通商业影片“梦想、坚持”主题的叙事模式,具有了更广阔的群众基础;另一点,影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当下性。“网络直播成为影片中的重要情节点,能够让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感觉亲近。”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边静认为,中国和印度同属东方文化,地理上也具亲缘性,片中提到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中国人经历过或正在遇到的,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上海联和院线市场营运部总监曹罡持同样看法,“《神秘巨星》获得欢迎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于中国观众对影片文化表达的认同。”例如母女间的牺牲精神,这在西方或许不被理解,但中国观众却很有共鸣。也正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与《神秘巨星》同天上映、同为少年励志题材的美国口碑影片《奇迹男孩》票房不尽如人意,尽管后者豆瓣评分8.6,高于前者。“语言暴力在西方国家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但中国观众对此感触并不深,因此《奇迹男孩》受众面相对更窄。”边静建议,中国电影在进行海外输出时,可以先从亚洲文化圈入手,逐步扩大市场影响力,“比如陈凯歌执导的《妖猫传》3月将在同样重视大唐文化的日本上映,其在日本的反响和票房成绩值得期待。”
优良制作+积极宣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电影几乎占据了中国引进片的半壁江山,《大篷车》等传统印度歌舞片深入人心。后来,中国电影市场逐步开放,越来越多好莱坞进入中国,印度电影占比越来越小。随着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2015年《我的个神啊》,到2017年《摔跤吧!爸爸》、2018年《神秘巨星》等影片上映,印度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境况正发生着变化。
王纯认为,最近两部印度影片在内地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影片质量的提升。“影片在歌舞部分做了较大调整,积极融入叙事并调整节奏,整体叙事清晰、流畅,张弛有度。”王纯补充说,“中国观众在历经多年好莱坞工业‘洗礼’后,审美水准提高,单纯的视觉冲击和视听感受已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对电影讲故事的能力和整体品质有了更高期待,这两部影片在这个层面能较好地满足中国观众。”
边静强调,电影的质量与电影制作者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分不开。“阿米尔·汗是有较高文化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电影人,他对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也重视作品的思想性。纵观其主导影片,教育、宗教、女性等社会问题被反复提及。”《神秘巨星》不仅聚焦于印度女性地位问题,还涉及青少年成长、音乐制作等领域。“阿米尔·汗的敬业精神也值得中国电影人思考和学习。”边静说。在拍《摔跤吧!爸爸》时,阿米尔·汗为演好养育4个女儿的中年人,曾在短期内增重30公斤,又迅速练出“魔鬼身材”演绎青年戏份。
曹罡认为《神秘巨星》能获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阿米尔·汗之前几部影片在中国打下的基础。“《摔跤吧!爸爸》与《神秘巨星》上映间隔不到一年,前者留下来的话题热度、社会影响力还在。”
“虽然阿米尔·汗不是影片主角,但他是影片在华宣传的重心,为争取影迷打下坚实基础。”《神秘巨星》投资方之一创世星影业总经理何巍曾表示,“相较2015年带阿米尔·汗进行电影宣传的冷清,2017年再度带领其宣传时,场面热闹非凡。”
王纯认为,《神秘巨星》在宣发过程中对主演的定位策略也对扩大影片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阿米尔·汗在国内媒体的宣传重心不在于其演技如何,而在于其为了让角色更加真实可感,反复增重、减肥等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专业态度。这与《战狼2》吴京形象的媒体效应一致。“《战狼2》的媒体宣传着重强调了吴京以命搏戏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与当下浮华、不专业的明星生态形成反差,给了这类影片获得高票房重要的观众情感基础。
虽然注重宣传演员的专业态度,但并不表明观众不看重演技。“阿米尔·汗在《神秘巨星》中的角色与其之前影片中的角色相差甚远,并承担了大部分笑点,演技可圈可点,”曹罡补充道。中国,印度片下一个重要票仓
《摔跤吧!爸爸》在中国获得近13亿元票房,是印度本土的3倍,成为该片全球最大票仓。《神秘巨星》在中国内地上映两周,截至2月6日依然保持单日票房冠军,收入超过6亿元。接连两部印度影片在中国的票房成绩表现亮眼,“中国市场可能短期内会迎来印度影片的扎堆上映,”曹罡预计,“但不管一年引进多少部印度片,未来其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情况还是要看影片质量,如果质量不高,这一热门趋势很快就会消失。”
从批片《摔跤吧!爸爸》到分账片《神秘巨星》,再到即将于元宵节上映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有越来越多的印度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中国上映。王纯表示,“电影市场经过发展初期对商业电影饥渴性消费、报复性消费之后,开始走向更加理性的阶段。市场对电影产品的需求从简单的感官刺激深入到对故事、内涵等精神层面的品质需求。”曹罡分析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容量足够大,印度片的票房没有天花板,只要影片本身具有足够的实力,票房成绩不断取得新突破是可以期待的。”
近年印度影片内地发行模式变迁
通常,进口影片引进国内时采用两大模式——批片模式(买断片)与分账模式。
印度影片也不例外,阿米尔·汗主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以批片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即中国发行方用合理价格买断该片在中国的发行版权,此后该片在中国的收入情况与制片方无关。由于阿米尔·汗当时并不被中国观众熟知,所以上述两部影片进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观众基础,初探中国市场。两部影片以优良的制作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阿米尔·汗积累了中国市场拥趸。
2017年《摔跤吧!爸爸》同为批片,但具体做了细分,加入保底票房。中国引进方先支付印度片方50万至60万美金保底票房,随后双方商议票房分账。该片分账比例为引进方和执行方拿65%,印度方拿35%。在宣发成本上,这部电影到达1000万到1200万元人民币。
当下正在热映的《神秘巨星》因《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市场奠定的良好票房口碑基础成功跻身分账片行列。这意味着,与参与分账的好莱坞大制作影片如《复仇者联盟》等影片一样,印度片方也可以拿到票房分账的25%。此次《神秘巨星》能够参与分账有两点原因,首先影片有中方投资,分账模式使两国投资方双赢;其次,电影投资方对有阿米尔·汗参与的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成绩有信心。
有业内人士担心,分账是否会提升投资成本?其实即使采用分账模式,引进印度电影的性价比也远高于欧美影片,《神秘巨星》引进方负责人表示,“中方和印方是长线合作,彼此不会计较某部片子的成本得失。”目前,引进印度影片比引进好莱坞便宜很多。国内电影市场对好莱坞电影资源争夺严重,版权售价普遍偏高。即使好莱坞独立公司的影片,售给中方的成本也能达到两三千万美金,这使票房成本回收压力过大。
分账模式让印度投资方在宣传上更加用心,比如阿米尔·汗为配合《神秘巨星》的中国宣传,参加了多个与中国明星共同完成的活动:与刘国梁打乒乓球、与邓超吃皮蛋、与黄渤飙歌、与鲁豫约饭等,这些都引发粉丝的关注。
成熟的工业体系下,印度电影的盈利模式也相对成熟,影院票房只占最终电影收益的30%至40%,音乐版权、电影衍生品开发都能带来更多收益。所以印度电影人更愿意与其他合作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使其不会只注重短期票房效益,而是更关注电影本身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