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六天内破8亿无名之辈影评如何解读其反复成功公式
《消失的她》:影视界的反复尝试与审美争议
在豆瓣上,一位网友曾经形容这部电影为“卑鄙”,其糟糕之处体现在叙事逻辑、视听语言、演员表演以及电影背后的价值观中。每一方面都透露出主创者对艺术品位的沾沾自喜和油腻。观看这部片子,就像是品尝一锅加了大量味精的杂肉乱炖,虽然刺激,但吃完后感觉不到任何实质内容,只留下一种极端风格且重口味的印象。
看完之后,唯一能劝告观众的是:不要带孩子去看,也不必自己花时间去体验这种画面。在悬疑题材和国民受欢迎度高明星主演支持下,《消失的她》票房火爆,却口碑极差。这正好说明了主创对大部分观众喜好的理解与迎合。但这种做法让人对于“国产悬疑片天花板”的标准感到迷惑,不知道未来的好电影又将如何?
故事结构似曾相识 POST WAVE FILM 官宣称,该片改编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并且购买了版权。在此之前,还有1986年美国版《失踪之谜》的影子。尽管改编的事实无可置疑,但有阅片基础的观众却感到不满——《消失的她》不仅改编了一部电影,更是借鉴了很多其他作品。
它从构建到剧情发展,无不是拼凑而成,没有独立意识,只是依赖于监制陈思诚独特审美。从叙事逻辑到推理,每一个环节都显得牵强无力,比如在没有网络信息技术普及的情况下,一个男人报案说妻子失踪,而出现冒充身份的人物,这样的故事可以成立;但是在今天这个网络泛滥的人脸识别系统面前,这种情况变得荒唐。
结尾当倪妮揭露她的真实身份时,不禁让人想到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中的类似场景。而那部西班牙作品则精心布置细节,将所有推理信息呈现给观众,却没有漏洞,让人感受到智力的乐趣。而《消失的她》则是混乱的一团烟雾弹,每次应该梳理清楚时,演员就用狂躁神经发作把一切搅扰掉,让整个游戏模糊起来。
视听语言俗烂 POST WAVE FILM 显然,《消失的她》的主创深知流行短视频技巧,只要不断设置反转,就能最大限度地刺激观众,让他们惊呼精彩。快节奏转折让人们忘记细节的问题,并迅速进入下一个反转。但这样的操作最终导致人物行为合理性被忽略,而朱一龙抽搐、倪妮街头摩托炫技等镜头成了主要焦点,使得真正欣赏悬疑片智力乐趣的人们感到困扰。
镜头反复推拉,聚焦朱一龙抽搐或倪妮街头摩托炫技,他们良好的形象成功地分散了人们对悬疑片应有的要求,只要记住朱帅气、女角美丽,那么直接刺激就足够,即便故事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存在漏洞都不重要。这其中,最难以接受的是主创者的审美自信已经溢出银幕——拍摄画面色调土味十足,音乐使用也缺乏层次感,全都是为了营造惊悚氛围,用音效制造粘腻聒噪感。
还有一些追求奇观的情节,如畸形秀只是一种视觉效果,没有其他意义,它们背后只有主创者操纵心理游戏,用畸形审美凸显他对悬疑片糟糕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本来很棒的小伙伴可以通过多个细致戏码展示角色特质却被导向浮夸马景涛式drama表现,再加上音乐繁冗吵闹,最终造成深刻的心灵疲劳。
最后,即使在密闭空间里上演酷刑戏码,也不过像前面的表演再加更多味精和辣椒,无非就是呛人而已,没有任何新意。此外,在最后20分钟的大反转中,“girl helps girl”的复仇模式似乎是一个女性主义立意,但实际上始终由男性视角所指导,最让我恶心的一个地方,就是杀人的凶手看到亲生骨肉惨死后突然产生悔意——他刚刚邪魅狂狷,现在因为亲生骨肉无辜惨死而突然慈悲……那么,他之前用极端残忍手段谋害无辜妻子的行为算什么呢?女人命还是孩子命?
许多老电视剧都有这样滥情戏码,“保女人还是保孩子”,没想到《消失的她》至今还在用这种陈腐叙事语言,并给出陈腐答案——胎儿生命比孕育胎儿的人更重要。这隐藏答案通过朱一龙眼神表达出来,便立刻否定了前面女性力量不可忽视虚伪假象。还有男主杀人的戏,被浪漫化成与妻子的凄美诀别,更令人不安。不仅将特写镜头长久放在被害妻子的脸上,还给予杀人凶手正面的镜头,以表达离去时不舍和无奈。这组画面同样为了制造視覺奇觀,又带来了价值觀上的困扰:引君入瓮驚悚被拍得如此漂亮动人,就像一個殺人人為自己漂亮結果還要展現道德居高临下的感覺。他释放出的信息是不僅把人殺得漂亮,有他不得已的地方。这组無底線戲碼與電影最後彩蛋連成一體,證明創作者始終站在殺人的這邊,把違背良知的事情蒙上了浪漫光環。此外两大主要女性人物,都只能分为“傻白甜”、“蛇蝎美人”,恰恰符合社會學家上野千鹤子的犀利觀點:男性眼中女人只分兩種忠贞之妇或者奸臣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