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消失的她上映六天破8亿凭啥

《消失的她》——影视界的丑陋之作。豆瓣上,有一位网友如是说:“大多数电影平庸,《消失的她》则堕落至卑鄙。”它的糟粕体现在各个方面,从叙事逻辑到视听语言,再到演员表演、服饰道具和电影背后的价值观,无不透露出主创者的油腻品味。

这部片子就像是一锅加了好几次味精的杂烩,只记得不断加入刺激元素,却忘了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最后只剩下了一层厚重的油脂和“风格”极强、“味道”极烈的画面。看完后,只有一个劝告:不要带孩子去看,也自己别浪费时间。这自然也吸引了一些观众,他们认为悬疑题材,加上国民受欢迎度高的人物,以及反转和擦边的情节,让《消失的她》票房火爆,但口碑却极差。这正说明主创对大部分观众喜好的了解与迎合。

然而,这让人对于“国产悬疑片天花板”的标准感到迷惑,不知道未来还能看到什么样的好作品?故事编排像拼凑怪兽一样POST WAVE FILM 官宣称,该片改编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并且购买了版权。在此之前,还有1986年美国版《失踪之谜》的影子在其中。

改编的事实无可争议,但让有阅片基础者感到不满的是,《消失的她》不仅改编了一部电影,还似乎借鉴(甚至挪用)了太多桥段,拼凑成一个模样难辨识的事物。它唯一统一的地方,是陈思诚监制背后的审美。

从每个角落都散发着粗糙技术与审美低俗POST WAVE FILM 的《消失的她》,我们可以看到其全方位的问题。一路走来,它以一种特别笨拙的手法,将各种不同的情节拼接起来,试图构建一个完整而复杂的情节。但结果只能是一个又乱又混乱的情景,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紧张感或惊喜。

最终,当倪妮揭开她的真实身份时,我们被迫回想起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客人》的某些场景——同样的封闭空间、律师女主角引导男主角说出案件地点,最终揭露心理复仇。不过,在这里,这种精简而包含推理信息的情节被搅浑,使得整个叙事变得牵强无比,每当应该梳理清楚时,就会突然插入一些神经发作般的事情,让一切变得模糊不清。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最后揭露律师身份时,更显荒谬,不仅如此,它还削弱了杀人的严肃性和复仇者的正义感,让整体立意变得俗不可耐,并带来了笑料。

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中,本该展现深刻内心世界的小小朱一龙,被幕后操纵成了不断秀出过时马景涛式drama演技。他浮夸肢体语言和滥用的音乐一样繁冗吵闹,不断重复之后,让人感觉深深疲劳。而即便是在密闭空间里上演被剃头酷刑戏码,效果仍然不过是前面的表演再加点味精和辣椒,那种刺激没有内容,一切都是空洞虚假。

在这个女性主义外衣包裹下的故事中,最让人反胃的是,当杀手朱一龙发现自己的亲生骨肉惨死,他竟然产生悔意,而他之前邪魅狂狷地谋害无辜妻子的行为,此刻忽然变成了慈悲之心……那么这些残忍手段究竟算什么呢?

老电视剧中常有的“保女人还是保孩子”,没想到《消失の彼女》依旧使用这种陈腐叙事语言,并给出了陈腐答案:胎儿生命比孕育胎儿的人更重要。这隐藏回答通过朱一龙眼中的反转表情瞬间打破了前面女性力量不可忽视虚伪假象。同时,以浪漫化描述男主人公离去,与妻子的诀别,更增加了这种不安感。不仅如此,即便是尸体漂浮海中的特写镜头,都长久对着被害妻子的脸,对于杀手离去的一幕,则给予正面的镜头,用以表达他的离别及无奈。这组画面,如同畸形秀一般,为制造视觉奇观所需,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观上的困扰:将凶手展示出的惊悚美丽动人的画面,又表现出道德居高临下的感觉,就像是凶手炫耀其漂亮成绩,同时表现出不得已的地方。这释放出来的是:虽然杀死人类很漂亮,但是还有他不得已的地方。此类毫无底线戏码与影片最后彩蛋连成一气,显示创作者始终站在凶手这一边,将残害生命蒙上了浪漫滤镜,从而形成一种恶劣影响力,为社会传递错误信息。而两个主要女性角色,也只是按照男性眼中的两种形象塑造—忠贞或蛇蝎美人——恰似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所提出的犀利论点:男性眼中只有忠贞妻子或蛇蝎美人的两种形象,而非真正独立自由的人们。在这样颠覆性的呈现下,我们无法避免质疑是否真的存在更多关于人物发展、情绪表达以及生活细节等方面更为丰富多彩的地球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