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暑期影评信条探究剧情疑点的社会意义

《信条》:解密暑期影评中的剧情疑点与社会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男主角是一名美国特工,他必须混入当地特警队并展开秘密行动,以破坏真正的计划。这种错位的战斗和实际目标,类似于诺兰常用的惊奇手法,就像《盗梦空间》的开场一样。在一场混战中,男主角和观众一起发现了一种反向射击的技巧,这是来自一个“背包上挂着红线的人”,后来我们会了解这是来自未来的队友尼尔。

行动结果是主角和突击队失败了,但他们得到了“算法碎片”,时间机器的一部分钥匙。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反向射击、未来时间运动以及相互交错时空跨越的问题。主角选择不泄露任何机密,并通过组织的考验。

另一方面,一件大事正在进行,即全片最后的大决战。佐证是来自英国情报官员的话——“剧院事件和俄罗斯大爆炸发生在同一天”。这里,我们见证了从未来跑过来的主角B与尼尔、组织中的其他突击队员合作完成任务,他们成功破坏了分离“时间机器”的计划。

随后,主角正式进入行动计划,在物理实验室学习关于逆时间、逆熵等高深名词。但这些都不是重点,而是在硬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手段,不影响理解剧情。关键信息是:“这次行动中,我们真正面对的是来自未来的敌人。”但如果让观众思考这个逻辑,那么整部影片前半部分就会变得无趣,因为每次任务都是被设计好的过程,没有实际意义。

尼尔提及男主常喝的饮料,这可能暗示他对未来计划了解多少,但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他始终是帮助主角的人就可以了。他负责引导主角按照规定好的路线向未来目标行动。

最初的行动,是从印度商那里获得情报,但很快我们发现她是一个女角色,她可能是组织的头目,是总策划者,也就是个性化版M。影片后半段这些信息会强烈暗示给观众。她为什么能成为领导?因为她能深刻理解时空逆转,这符合印度宗教中的轮回信仰,所以最合适选为此任务之首。

接下来,飞机撞楼的情节似乎没有得到明确结论,因为诺兰不能在这里告诉观众我们找到了一个“时间通道”,只能之后再说。这也是为了保持紧张感,让故事继续发展。

接着有一个长而复杂的情感戏,与凯特(伊丽莎白·德比齐饰)的婚姻关系相关。这不仅为了塑造反派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其抢取最后一块时间机器碎片的心理动机打下基础——他决定拉着人类一起毁灭,因为自己身患绝症。而这一切,都隐藏在他的文艺派外表之下。

第三场动作戏之后,一般都会有转折点——所有行动完全失败,“敌人”得到一切。但《信条》不同,它准备将故事重新讲述,从现在开始倒回到过去,将所有常规情节都讲完,然后准备推出科幻核心:未来的敌人拥有“时间通道”,既可以送来也可以穿越回去。在一次车辆追逐战中,他使用这个能力抢到了最后一块碎片,这就是所说的“时间钳形战术”。

至此,“红蓝房间”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通道出现,它们只不过象征意义上的红蓝色,而非实质性的特性。此外,还有一台通道位于艺术品安全港内。不知何故,有些关键信息虽然已由组织研究清楚,却从未清晰告知观众。“两个房间”的玻璃墙也毫无物理意义,最终直升飞机吊着集装箱构成另一个通道显示出其多样性。一旦明白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无论是在正放还是倒放状态下,都能实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