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中国最新时尚潮流白族手工扎染艺术再现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白族聚居的古老村落,拥有1500多户人家、8000多口之众。这里的白族妇女以扎染和刺锈技艺著称,因此得名“扎染之乡”。每一件周城扎染作品都是手工制作的精美产物,从绘图到扎缝,再到染漂、花样设计、碾平等复杂工序,经过细心打磨才能完成。

昔日,周城白族人远涉千山万水,或是捕鱼于海洋,如今,这些故事已成为老人们谈资。而手工艺品加工则成为了他们传承下去的习惯之一。

在这个小镇上,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扎染技艺。它又被称为绞缬染,是将布料按图案用线缝制,然后用天然植物提取的颜料进行染色,最终拆线后呈现出独特而古朴的图案。周城所用的主要布料是棉纱布,便于批量生产,也利于大众消费,但也有高端客户定制更贵重材料的手工产品。

张凤良,从小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了这一技艺,现在她是十里八乡中的扎染能手。但即便如此,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手工艺仍面临长时间工作但收入较低的问题。她说:“最费时费力的就是‘风花雪月’这款作品,它需要一个星期才做好,但卖出去也就只能赚50元。”

张凤良介绍了从绘图到印刷再到手工扎花的一系列步骤。她说现在这些工作主要由留守老人和妇女来完成,而年轻人因为时间长且不易获得报酬,所以基本上都不愿意干这种工作。

云南省内还有许多传承者,他们致力于保护并推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加温上色的过程中,他们使用板蓝根等自然植物提取来的颜料,使得作品更加生动自然。

在拆线过程中,每一次操作都需格外小心,因为任何失误都会让辛苦付出的时间化为泡影。一块原本纯白色的布料,在张凤良的手下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美丽花纹。这份耐心与细致,是此刻唯一可以展示给世界的大爱无言。

现在,一些作坊为了迎合当地旅游业需求,还开设了游客亲自体验制作造型项目。几位老人正在忙碌地制作一些大小适宜的手绢,以便游客亲眼见证整个创作流程,并对其产生共鸣感受。这不仅增加了旅游经济收入,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手工业艺术。

由于其独特魅力,不仅用于服饰,还被用来制造现代化生活用品及时尚服装,为现代生活增添了一抹民族特色与现代韵味。而要确保这项珍贵文化能够流转至未来,让年轻一代加入其中,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将是一段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