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法国时装秀上的白族手工扎染艺术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白族聚居的古老村落,拥有1500多户人家、8000多口之众。这里的白族妇女以扎染和刺锈技艺著称,因此得名“扎染之乡”。从事手工艺品加工已成为周城白族传统习惯。其中,扎染又称绞缬染,是将布料按图案线缝扎定,再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后拆线成型,其美丽古朴图案吸引了世人的赞叹。
在这个村子里,大部分使用的是棉纱布,这种材料价格相对低廉,便于批量生产,也适合大众消费。不过也有客户会定制高档材料的扎染产品。张凤良小姐自幼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这门技艺,如今她是十里八乡的能手,但面临着长时间制作、高耗费但收入较低的问题。
在制作过程中,最费工时的一步是扎花,每一件作品需花费一周时间才能完成,但售价仅有50元。而年轻人因其劳动强度与不稳定的收入而远离这一传统工作,而留守老人和妇女则成了主要执行者。
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一些作坊开始提供游客亲自体验制作过程,让他们亲眼见证这段悠久历史中的每一个细节。在现代生活中,利用这种独特魅力的织物,不仅仅限于传统服饰,还被用于创造多样化的现代服饰及日用品。
然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年轻人的缺乏参与、现代技术冲击等挑战。如果要确保其持续发展,就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在保持传统基础上融入创新思维,为未来带来新的作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