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速递

消失的她六天内破8亿凭啥-绿皮书影评反复探究

《消失的她》:影视审美的反复探究

在豆瓣上,有一位网友如是说:“大多数电影只是平庸,《消失的她》却称得上卑鄙。”这部电影糟糕到了全方位,讨巧、走捷径也是全方位。从叙事逻辑到视听语言,从演员表演到服化道,从音乐到电影背后的价值观,无不透露主创者沾沾自喜的油腻品位。

看这部片,就像吃一锅狂加味精的杂肉乱炖,只记得不停加料刺激人的味蕾,吃了什么都感觉不到,最后锅上漂着一层厚厚的油,留下那“风格”极强、味道极重的画面。看完只有一句劝告:千万不要带孩子去电影院,时间宝贵的话,自己也不必去了。

当然还有很多观众感到好看。悬疑题材,加上国民受欢迎度高的明星主演,不停反转,加上擦边的女性议题,《消失影》的票房叫座,但口碑却极度。这恰恰说明,主创对一大部分受众喜好的了解与迎合。

但这样的制作方式,让人对制造“国产悬疑片天花板”的标准,感到疑惑不解——如果这样审美糟糕、技术粗糙的电影可称“天花板”,今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好电影?

故事缝合怪 POST WAVE FILM 《消失の她》官宣称,该片改编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已买下版权。在这部苏联电影之前,还有1986年美国版《失踪之谜》。改编的事实毋庸置疑,但让有阅片基础的人感到不满的是——《消失の彼女》(以下简称《他》)不仅改编了一部电影,还改编了很多部電影。

它结构既像《迷雾》,又像《看不见客人》,男主角处境像《楚门世界》,名又像「愛しき幻影」……还有许多熟悉之处,如「火柴人間」、「禁閉島」、「行骗天下」等等。但凡有阅片量的大有人在,都能明显感到,这部電影不是一个独立意识故事,而是借鉴(挪用)了太多桥段拼凑出一個四無用的東西。而唯一統一的地方,是監制陳思誠的心態和審美觀念所塑造的一致性。

东拼西凑之下,這個故事主要邏輯和推理也变得十分牽強,比如在互联网信息技術尚未普及時,一個人報警稱妻子遺失,並且冒充妻子的情節可以成立。但是在今天這樣網路遍布的人脸識別系統中,一個人身邊突然出現冒充身份的人物,却無法判定真偽,這實際就很牵强尤其是當女主人公背景是一個富家千金,她丈夫潜水同事早已在报纸上认出她的时候,用假妻子去海關驗護照就能解决一切問題,但卻故意绕成一個團結麻木的情節來呈現。此外,在结尾当倪妮揭开纹身时,她原来是一个被害者的闺蜜,这种情节让人想起前几年的西班牙悬疑片「見えない客人」。两者都是女律师引导报案男人说出案件地点,最终揭示真相实现心理上的复仇,把故事推向最终。在这里,我们发现剧情安排缺乏深度和连贯性,每个细节似乎都被随机摆放,没有任何逻辑性的联系,使整个剧情显得很混乱无序,而且每次应该梳理清楚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各种突兀的手法把抽丝剥茧的事情搅拌成浆,以此来模糊事实真相,并为了营造惊悚氛围不断滥用音效,使声音与没有层次感画面一起造成一种粘腻、聒噪不断但并非适应观众需求的情绪体验,这种做法使整体作品显得非常俗不可耐且荒谬,因为这种手法本质就是忽略艺术追求追求商业成功,它将艺术性的东西变成了简单卖弄技巧来吸引眼球而非真正触动人们的心灵或智慧。

这些方法虽然能够短暂地激发观众兴趣,但是长远来说,它们不能提供真正深刻或启发性的内容,因此无法建立起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系或者知识积累,这意味着尽管它可能会获得一些短期内的小规模成功,但不会产生长期影响力,也不会成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类作品只能作为娱乐而存在,而不是具有意义或者教育意义,所以它们并不能代表优秀作品或文化水平,因为它们更多的是为了瞬间效果而设计,没有考虑深入思考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提高个人认知能力是不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