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影评活着中的命运难道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吗
两年前的旧稿:《活着》中的命运,哎呀,我说命运呀,它难道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吗?转眼间,从我看到这部影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这两年里发生了太多事情,以至于我的生活就像一部充满伤痕回忆的口述史。今天,我像个开水壶一样嚎了一晚上,想到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样的研究,便翻出了这篇旧日文章。它激励我自己,我还有可能,我还能支撑下去。
今天看了纪录片《番客》,虽然没有一个特别触动我的点,却让我哭了一路。我沉迷于近代史三次大移民的遗迹,因为我想听到更多边缘群体被淹没的声音。我确实是一个庸碌之人,我并没有进入他人的生活去听他们的声音。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只是为了消费知识带给我的满足感。甚至我作为一个吉林人,直到二十一岁才听说过日本遗孤。但是,我依然想留下只言片语,想要与更多人交换感动。
回看《番客》,其时间与空间是有一定模糊性的,而唯一确定的就是战前的暹罗,那是一个遥远的没有具体影像的一区域,以及战后弟弟给哥哥写信的时间。在二手玫瑰的表演实践中,它所蕴含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他们用一口东北话表演“舶来品”——摇滚,他们的舞台设计更多地体现为明清时期元素,而他们借鉴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正式确立身份的一个曲种。
他们展现的是大地力量,而在其歌曲《命运》以戏谑口吻提出了几个问题:“命运呐/生存呐/为何让人受罪/为何认为人们流泪/为何人们互相作对”。《番客》正是在一种极浪漫的手法下展现了对这些问题的一个动人的回答。命运诚然是苦,但穷也苦、打仗也苦、变迁也苦。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逃避,可以等待。而保持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也是一种消弭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意味着,这些问题其实超出地域,不同风俗只是表现形式而非本质。
人们对鬼神世界叙述是一种映射,无论我们对亲人的情感来源于怎样的心理,我们永远都有希望,“团团圆圆”。初中时代,无数次因为课文“我的人生的第一本书”里最后一句话:“人不能忘本”,心动。我有一种本能直觉,这句话把整篇文章意境拉至极深远之处。
牛汉以非常质朴平实语言,在介绍自己的国语课本同时展现了不同教育水平两代人的命运,让我们触动的是它使得被扁平化后的苦难变得立体,更是在体现一种温情不会因为命运、苦难而淡化或遗忘。他依然记挂小时候玩伴,怀念贫穷中互相帮助的情景,伤痛那些无法抗过大时代崩溃的人们,因为总有人不能忘本。在《番客》中,哥哥与弟弟辈子都没能忘记家乡。本。
当哥哥死去,他抱着时钟死去,是回到老家的街坊徘徊,一次又一次寻找那已久失修的小屋。当弟弟活下去,他带着几十年的思念活下去,是尽力留住老宅,以防止哥哥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份兄弟间的情感未曾因为战争、死亡、变迁而断裂,这超越了几百年的人口迁移历史。我不能保证牛汉说的“本”就是《番客》的全部精髓,但怀念“本”,是在尽力延长爱意的话题范围内探索和理解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经历。
人口迁移史有时候也是艰辛史,但人们叙事一次又一次被遗忘,只剩下诗词(或者仅仅美符号,而非美内涵)和快要绝迹的地方言。我依然抱持一点不合时宜幻想,要淡忘一点动荡,要忽略一些认为历史只为了合法性辩护言论,要拥抱每个边缘化群体,用温柔坚强的心灵触碰它们内部世界。我梦想2023年可以走向新加坡,与更多华人华侨见面,为海外华人才更多地说出话语支持。在混沌变革中留下落日余晖是我喜欢穿搭博主鹦鹉梨这样的话让我心碎:“我不能因一个伤害过我的人而拒绝理解一个群体,因为理解不是原谅、不是接受、不是赞同。”
但是我会永远坚强,即使身体里住着介绍人类共同情感梦;会永无止境学习,即便生命如同不断漂泊的小船;将从未后退,即使周遭世界再如何波折变化,也要勇敢前行,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