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cosmo杂志官网探索白族手工扎染的艺术魅力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白族聚居的古老村落,拥有1500多户人家、8000多口之众。这里的白族妇女以扎染和刺锈技艺著称,因此得名“扎染之乡”。从事手工艺品加工已成为周城白族传统习惯。
扎染,又称绞缬染,是将布料按图案线缝制成,再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后拆线,即现出美丽古朴图案。周城主要使用棉纱布,这种经济实惠且便于大众消费,但也面临着长时间制作短期收入低的问题。
张凤良自幼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扎染,如今是当地十里八乡知名的扎染能手。她说尽管这项一千年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在周城仍有发展空间,却因其繁琐而昂贵,对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
在张凤泉的一番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每一块花纹都经历了精心的手工绘图、描图、制版、印刷和扎花过程。大部分参与者是留守老人和妇女,而年轻人的参与率极低,因为这个耗时费力的工作不太可能带来经济回报。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银开正在为已经完成的布料上色,他用的是板蓝根等自然植物提取的颜料。在拆线前必须小心谨慎,一旦不慎损坏,就会付出大量无效劳动。
张凤良缓慢地拆去细线,一块原本纯洁白色的布料逐渐展现出复杂而精美的花纹。这份汗水与智慧凝结在每一个角落,将价值体现在最终售价数百元人民币。
为了迎合旅游市场需求,许多作坊开始提供游客亲自体验制作活动,让几位老人们在作坊内创造一些小型产品,如手绢大小的小件,以此让游客更直观地理解整个制作流程。
通过这种独特方式,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不仅保留了民族特色,也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而要确保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还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以及创新思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