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纷呈白族手工扎染艺术探索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白族聚居的古老村落,拥有1500多户人家、8000多口之众。这里的白族妇女以扎染和刺锈技艺著称,因此得名“扎染之乡”。每一件周城扎染作品都是手工制作的精美产物,从绘图到扎缝,再到染漂、花样设计、碾平等复杂工序,皆需细心与耐心。
昔日,周城白族先辈们在夷方和海边捕鱼成为了古老传说,但他们对手工艺品加工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种被誉为“绞缬染”的技艺,即我们常说的“扎花布”,是将布料按图案线缝制成,然后用天然植物提取的颜料进行染色,最终拆除线条露出图案。
张凤良小姐自小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这门技艺,如今她已成为当地十里八乡最有才华的手工艺师之一。这项千年历史的技艺虽在周城深受欢迎,却因制作时间长且收入较低而面临困境。她介绍了从手工绘图到印刷再到精细的手工扎花,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并且现在这个过程主要由留守老人和妇女完成,而年轻人由于其费时费力而不愿投身其中。
经过复杂浸染上色的过程后,将会拆去线条。在这个过程中极为小心,因为一旦不慎弄损布料,那么数日辛苦都付诸东流。张凤良小姐慢慢解开线子,一块原本纯白无瑕的地布渐渐显现出纹理,她展示了制作好的作品,这些产品才能卖出数百元人民币。
为了适应当地旅游市场,许多作坊开始提供游客亲身体验制作过程。一群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在作坊角落打造一些袖珍型制品,让游客更直观感受这一悠久文化背后的故事。这些通过手工针织线缝并反复冷水浸泡而成的地帛既保留着民族风韵,又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使其既独具特性又广受欢迎。
然而,这项宝贵文化遗产面临着年轻人的缺乏参与以及现代化技术挑战,要想使其继续发展还需更多青年加入,以创新思维结合传统元素创造出更加吸引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