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万氏兄弟之外的中国动画先驱

万氏兄弟之外的中国动画先驱。左起:杨左匋、黄文农、秦立凡、梅雪俦

2020年国庆期间,我曾在南方某艺术节上做了一次题为《世界动画史坐标下的20世纪中国动画》的讲座。现在看来,那次讲座名不副实。

一来是我水平有限,二来是在场听众大多对于中国动画史的基本脉络、常识都不甚了解,我仍旧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中国动画编年史、人物志的讲述上,世界动画史的大框架不过是蜻蜓点水,捎带了一下而已。

其实之前就有动画业内的师友建议过,应该通过自媒体面向大众做一个简明版的中国动画史普及。不光是广大的动画爱好者有这个需要,就是动画专业出身的同学们也缺这一课。长期以来,市面上流传着许多错讹百出的动画史书籍,误导了不少读者。很多地方的动画史教学或普及,因为视野的局限和观念的滞后,无法及时吸收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仍旧进行着错讹和偏见的接力。

于是,我决定开一个“简说中国动画史”系列,和大家一起把20世纪中国动画史的脉络捋一下,对长久以来以讹传讹的各种说法做出辨析,并且尽量关照到整个世界动画史的进程。尽管20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充满波折,但中国动画从来没有和世界动画的发展进程脱轨。老一辈中国动画人一边在坚守独立的创作观念、自信的审美表达,一边也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观察着国际动画影坛的动向,继而进行反思,再通过创作实践给出回应。这既是时代潮流所决定的,也离不开中国动画人的自省精神和忧患意识。

“简说中国动画史”将以随笔的形式呈现,在空藏动漫资料馆的自媒体平台上不定期连载。我会结合丰富的史料以及学界前辈们最新、最严谨的研究成果进行讲述,尽可能做到清晰、简明,也会适当加入一些我个人的研学成果或者对某些问题的一家之言。同时,我会在文末附上参考文献或推荐的书目,便于有兴趣的朋友进行延伸阅读。

还是那句话,个人水平有限,望广大师友、读者批评指正。

-1-

篇幅有限,我们要跳过走马灯、诡盘、拉洋片等动画装置,直奔现代动画影片的原点。

国际动画协会(ASIFA)认可的世界动画史元年是1892年。那年的10月28日,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使用自己发明的光学影戏机公开放映了自制的动画短片——这被认为是世界上首次公开举行的大规模动画片放映活动。于是,10月28日被定为“世界动画日”。

埃米尔·雷诺与他的光学影戏机

埃米尔·雷诺的代表作《可怜的比埃洛》修复画面

也就是说,运用逐张绘画的方法制作、借助光学装置连续放映的动画片比电影的诞生要早,动画即便不借助摄影技术也能存在、传播。当然,电影技术的发明和完善大大推动了动画艺术的发展,但高度商业化的动画片深受电影语言的影响,逐渐被视为电影的分支。这个时候,许多动画人又提出了回归动画本体的主张,不断地进行个性化的、实验性的创作,极力开拓动画艺术语言的更多可能性。一百多年的世界动画史大致就是这样演进的。

外国的动画影片是哪一年传入中国的?中国的第一代动画人最早看的动画片都有哪些?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很难给出准确的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1920年代初,外国的动画片就已经进入大上海了,通常是在真人剧情片放映前加映。据中国动画先驱万籁鸣回忆,他最早看到的动画片还相当原始:

“初期的欧美片中的人物都是先从嘴里吐出一只小泡泡,然后变成一个小方框,讲话的内容是用字幕打在框框里,就像早期的连环画那样。讲到外国片的内容,那就无非是强者欺辱弱者,小人物跳进跳出,毫无意义的逗趣动作以及大量的广告等,观众看多了就会发腻。”(彭新琪《动画大师万籁鸣》)

麦克斯·弗莱舍、戴夫·弗莱舍兄弟创作的

《跳出墨水瓶》(1919)

往后,以菲力克斯猫、小丑可可为主角的各种系列片开始陆续在中国公映,影响力更巨大且持久。当时的报刊杂志上有不少相关的报道,第一代中国动画人的回忆也能与之相印证。

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的“动画片”还不叫“动画片”,而是被译作“活动钢笔画片”“活动墨水画片”“活动滑稽画片”“活动漫画片”等五花八门的名称,“片”这个音译名要到193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普及开来。

中国的动画艺术实践同样始于1920年代。就目前可见的资料来看,最早在中国本土进行动画制作的是一位名叫威廉·詹森的美国人。

威廉·詹森是一位摄影师, 1922 年来到上海后受聘进入驻华英美烟公司广告部。当时,英美烟公司要求威廉·詹森拍摄一部宣传香烟的动画广告短片,但威廉除了知道动画需要逐张绘制、拍摄外,并不懂具体的制作技术,于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后来曾撰文回忆过当时的制作经历:

“在对片制作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在一个车库里找了一块空地,架起了从穿越印度和非洲以及环球旅行中背回来的设备,并着手解决银幕上机械动作的奥秘。我当时答应三个月内要制作出一部片。至于如何解决这项繁琐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是说来话长。不过,我相信疯人院外的疯子远多于疯人院里面的疯子。没想到,每个人都对这部‘杰作’的放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成了一段令我非常愉快的记忆。该片的主要内容是一只摇着耳朵的毛驴不肯向前走,直到它闻见了驴夫点燃的香烟。烟雾在空中拼出了香烟的名字,毛驴看了哈哈大笑。这时广告中出现了广告语:‘抽烟者称心——驴子也称心。’”(转引自殷福军《中国动画艺术史溯源——以为例》)

但威廉·詹森的兴趣并不在做动画上,这部动画广告片获得成功后,他带头成立了英美烟公司摄影部(影片部)并担任摄影主任,这时,一位中国美术家杨左匋加入了广告部。正是这个机缘,使杨左匋成为了目前已知的最早有作品产出的中国动画人。

-2-

杨左匋,原名杨锡冶,字左陶或左匋,江苏吴江同里人。同里杨氏算是名门望族,杨左匋的父亲杨敦颐以研究宋儒学说闻名, 大哥杨天骥是同盟会和的元老,弟弟杨锡镠是主持过北京太阳宫体育馆(今北京体育馆)、北京展览馆剧场设计的建筑师,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则是他的外甥。

杨左匋(1897-1964)

杨左匋先后就读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专科,是典型的“理工男”。同时他的人文素养也很高,在绘画、书法、音乐、摄影等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分。1919年,在东吴大学任助教的杨左匋与好友颜文樑等人联合发起了“苏州美术画赛会”,这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展,也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920年代初,杨左匋前往上海发展,加入了英美烟公司广告部任图画设计师,在这前后他结识了画家丁悚、张光宇。1923年,杨左匋转入影戏部任滑稽影片画部主事, 专门制作动画广告片,同时还负责设计、书写各种电影字幕。当时已经有一些介绍动画制作原理的文章发表于沪上的杂志,但仅仅是泛泛地科普视觉暂留原理和逐格拍摄技法(如《滑稽及讽刺活动画之制法》,《影戏杂志》1921年第1卷第1期),对于具体的绘制工艺、制作流程语焉不详。在当时,动画电影的很多关键技术知识是被少数人垄断的。但英美烟公司是外资企业,又有威廉·詹森的实践在先,从理论上说,杨左匋的起点要比后来白手起家的万氏兄弟高很多。

《滑稽及讽刺活动画之制法》,《影戏杂志》1921年第1卷第1期

此前有不少动画史著作都提到《大闹天宫》《武松打虎》这两部“滑稽片”是杨左匋最早创作的动画片。据学者殷福军的考证,这种说法其实源于对史料(《英美烟公司影片部之内容》,《申报》1923年7月3日)的误读,将真人演出的“滑稽片”与“长片滑稽画”(即动画片)混淆。从英美烟公司影片部成立的时间及那时所拥有的技术条件来看,也不太可能拍摄出完整的剧情动画片。

《英美烟公司影片部之内容》,

《申报》1923年7月3日

关于杨左匋动画作品上映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于1923年5月15日的《申报》:“上海大跑马影片, 于上星期四 (即跑香槟之次日) 起, 已在卡尔登戏院映演……跑马片后更附以本埠名画家杨左匋君之速写滑稽画, 先绘一吴佩孚, 次绘一张作霖, 寥寥数笔, 形容毕肖。初因长城横贯于中, 互相仇视, 继因吸香烟遂相和好。此片一望而知为某公司之广告, 惟此种广告, 确为中国所仅见, 闻绘滑稽画影片之画家,在影片界素占重要位置云。”

很明显,这是杨左匋为英美烟公司制作的广告动画,延续了威廉·詹森那部广告片的思路。综合当时的几种报道可以推知,这部广告片就是《暂停》,是杨左匋创作的第一部动画作品。

1924年1月28日的《申报》刊登了杨左匋第二部动画作品《过年》的消息:“名画家杨左匋君,年来为英美烟公司绘制活动滑稽画片,历在各埠上演,备受观众欢迎……近又新制影片一出,名‘过年’,内容颇新颖可噱,闻已印就十数卷,分运各地放映,为新年之点缀品……闻杨君言, 滑稽画片之手续, 虽繁而极饶兴趣, 但以机械太复杂, 故此种人才在欧美亦不多, 每出以千尺计, 至少需绘图万余幅, 方能互相联络, 演成各种动作, 故一片之成, 动辄费数月之久, 始克摄毕。惟较之组织演戏团, 奔波摄演, 则劳逸不可以道里计云。”

1924年8月,杨左匋从英美烟公司辞职前往美国留学。辞职前,英美烟公司请杨左匋推荐一位优秀的美术家来广告部任职,杨左匋推荐了张光宇。(唐薇、黄大刚《追寻张光宇》,三联书店2015年版)

赴美后,杨左匋开始使用英文名Cyrus Young, 简称CY YOUNG。他在纽约学习了一年半, 随后进入一个中国留学生服务组织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1931年,他完成了赴美后导演的第一部动画作品《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这是一部音画完全同步的音乐动画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引起了华特·迪士尼的注意。

杨左匋导演的《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1934前后,杨左匋受聘进入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特效动画部门,先后参与过多部米老鼠短片及《白雪公主》《幻想曲》《小鹿斑比》《小飞象》等长片的动画设计。

《白雪公主》片头动画设计人员名单

《幻想曲》片尾动画设计人员名单

《小飞象》片头动画设计人员名单

弗莱克·托马斯和奥利·约翰斯顿在《生命的幻象》中有一段关于杨左匋的生动记述(简体中文版《生命的幻象》的译者明显不知道杨左匋,所以把Cyrus Young翻译成了“石勇”):

“在30年代早期,整个效果动画部门只有两名员工:一位是坦诚、倔强而敬业的意大利人乌戈·奥斯(Ugo DOrsi),另一位是安静、感性但是同样十分倔强的中国人石勇(Cy Young),他的业余爱好是拉低音提琴。

两个人说英语都带着浓重的口音,大部分员工都搞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他们两人之间也根本无法沟通,尤其是两人都在火头上的时候。由于两个人都是亲自处理大部分的细致工作,因此只需要一个助理来协助两人,而这个助理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为两人翻译、进行人际交涉以及调解冲突。不过,很少有动画设计师能超越这两位艺术家在工作时表现出的设计天分以及在他们耐心和专心之下创作出的得意作品。

《幻想曲》中可爱的白色花瓣芭蕾仙子优雅地翩翩起舞,飘向水面,又好似获得再生一样,翻转着向上飞起,和她的那些彩色伴侣盘绕着、旋转着一路飘舞而去,谁会忘记呢?这是石勇最为出色的作品。很少有人能为一朵花飘落到水塘上的片段赋予如此之多的诗意与感性色彩。”

《米奇音乐会》中,由杨左匋担任动画设计师的镜头(引自马小褂《杨左匋作画集》)

《幻想曲》中,由杨左匋担任动画设计师的镜头

(引自马小褂《杨左匋作画集》)

《幻想曲》中,由杨左匋担任动画设计师的镜头

(引自马小褂《杨左匋作画集》)

*动画史研究者马小褂曾结合史料剪辑了杨左匋的作画MAD(动画设计镜头集锦),推荐大家上B站搜索观看。

1941年,杨左匋参加了迪士尼员工的大运动,之后被解雇。太平洋战争爆发,杨左匋加入了美国空军, 任美术参谋, 主要负责军用器械的掩护色设计。退役后,他成为了一名自由画家。

杨左匋的晚年十分不幸,家庭破裂,事业惨淡,还常常遭受种族歧视。1964年,杨左匋服用,享年67岁。

-3-

就在杨左匋赴美前夕,沪上媒体又报道了画家黄文农试制动画片的消息。1924年6月4日的《申报·本埠增刊》上有一篇题为《钢笔画影片将制成》的简讯,说道:“书画家黄君文农,近受中华影片公司之聘,制活动钢笔画影片三本,长约千尺,情节甚滑稽,名《狗请客》,中秋后即可开映云。”

黄文农(?-1934)

黄文农是上海松江县人,自幼生活困窘,他从小学毕业后就开始打工挣钱,16岁时进入上海中华书局做石印描样学徒,在实践中不断磨练绘画技术。时任中华书局国语文学部部长的黎锦晖十分赏识黄文农,于是将黄文农调至《小朋友》杂志做美术编辑。从事美术编辑和绘画创作之余,黄文农也经常受邀为电影设计片头和各种字体,应该是在这样的机缘下,他得以开始试制动画片。

1925年第5期《影戏春秋》记述了黄文农研制动画的情况:“黄文农日夜研究活动广告,特赁屋于戈登路九十号,非至亲好友不得其门而入”。可见,动画制作技术在时人看来有点“黑科技”的意思,不管基于个人隐私的考量还是商业上的考量,早期的动画都不喜欢将这项工作的秘密示人。黄文农是如此,秦立凡也是如此。而这种刻意“神秘化”的操作,使得同好、同行之间无法及时共享经验,也导致了他们各自的影响范围很有限。等到他们以种种原因退出动画圈后,他们的相关事迹也随之被尘封了起来。

1924年9月12日,《申报》再次对黄文农的动画片制作进度做了报道,从报道中可以得知,《狗请客》历时四个月制作完成,片长约半小时,是一部真人和动画并摄的影片。

《狗请客》获得好评后,黄文农趁胜前进,与李允臣、沈延哲一起创办了中国画片公司,计划“用钢笔画成后,然后构造活动影片”(《中国画片公司成立》,《申报·本埠增刊》1924年6月24日)。这家公司是目前已知的中国第一家动画制作公司。公司成立后,黄文农决定将《西游记》改编为动画片,“其中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及唐僧取经等,情节奇异,刻已从事绘制云。”

可惜时隔不久,这部《西游记》就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目前可见的史料中再没有关于它的后续记载,1927年版《中华影业年鉴》的作者程树仁也表示没有见到过成片。而黄文农不知为何没有继续从事动画制作,转而将精力投入到了漫画事业中。

黄文农漫画作品《大拳在握》(1929)

1925年后,黄文农开始大量发表漫画作品,还与叶浅予等友人一起编辑过《上海漫画》《时代画报》等刊物,出版过《文农讽刺画集》。他的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时政讽刺漫画。北伐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北伐军,在上海淞沪厅部和海军部做宣传工作。“四一二”后,黄文农靠投稿卖画凄惨生活,1934年在贫病交迫中逝世。因为家庭破裂,黄文农的后事找不到亲眷料理,最终是张光宇、叶浅予等友人为他办了丧事。

-4-

秦立凡制作动画片的时间大约与万氏兄弟同时。有关秦立凡生平的记载很少,能够明确的是他在当时的上海美术界有一定名气,并且同样曾经任职于英美烟公司,期间参与过动画制作。至于秦立凡和杨左匋有无师承或合作关系,秦在英美烟公司制作过哪部动画片,尚不可考。从英美烟公司离职后,秦立凡又担任了大中华百合公司的美术顾问,还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任过教。

秦立凡(?-?)

从1927年1月开始,多家沪上媒体开始陆续报道秦立凡制作、大中华百合公司出品的动画片《球人》,同时披露了一些与影片制作、发行相关的信息。《球人》也是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影片,片长二十分钟,完成于1926年12月,秦立凡除了担任编导和动画设计、制作外,还亲自出演了片中的真人角色。

报道中说:“秦君向为该公司美术顾问,历来参与该公司布景字幕暨编辑特刊等事,颇著劳绩。后因有意提倡国内电影活动滑稽画片事业,因摒除一切,专注全力于画片一门。《球人》一片,即为其开始摄制之第一片,全片长约二千余尺,分为二大本,费时约八百余小时。”(《大中华百合新片摄制讯》,《申报·本埠增刊》1927年1月17日)

《球人》影片画面(《美人计》特刊,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1927年)

从目前可见的文献来看,《球人》因放映权归属海外,很可能并未在国内公映过,所以影响有限。后来,有文章在介绍长城画片公司的《大闹画室》时提到了《球人》,说“《大闹画室》虽不比外国片,却比《球人》好得多了,而《球人》就因成绩不佳,并未正式公映。”(《国产片的昨今明》,《电声》第5卷第38期,1936年9月25日)

《球人》完成以后,秦立凡又着手制作动画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次,他不再像制作《球人》时那样谢绝外人参观,而是声称“对于该项摄制手续,绝不秘密,凡属同好,欲与其研究或有所商榷者,无不竭诚相待云”(《大中华百合电影滑稽画近讯》,《新闻报·本埠增刊》1927年5月8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影片的制作规模和技术难度要增加,所以才想到要团结同好。但这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黄文农的《西游记》一样,都没了下文,秦立凡也很快就从动画制作领域销声匿迹了。

《文华》1932年第27期报道:在枪林弹雨的当儿冒着极大的危险赴前线摄取弹影的几位艺术家和工程师在吴淞要塞留影。1:杨锡镠;2:周牧文;3:梁砥中;4:梁又铭;5:秦立凡。杨锡镠即杨左匋的弟弟。

-5-

不论是杨左匋、黄文农、秦立凡,还是万氏兄弟,他们都属于涉足电影业的美术家。但中国的动画先驱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就是梅雪畴。

梅雪畴是祖籍广东的旅美华人,不擅绘画,原先在纽约学习电影表演、编导和摄影。1921年5月,梅雪畴和刘兆明、程霈霖、李泽源等旅美华人在纽约联合创办了长城画片制造公司。这时,梅雪畴对动画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前往著名动画家弗莱舍兄弟的公司学习动画制作。学成以后,弗莱舍要求梅雪畴只能在中国制作动画片,不能在美国和他抢生意。(《国产片的昨今明》,《电声》第5卷第38期,1936年9月25日)

1924年,梅雪畴等人将公司迁至上海,定名为“长城画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的主营业务仍然是真人故事片,梅雪畴连续导演了《弃妇》《摘星之女》《春闺梦里人》等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影片,具有一定的进步意识,被称为“长城派”电影叙事。

正是在这个时候,万氏兄弟中的万古蟾接触到了长城画片公司的高层。当时万氏兄弟已经替老东家商务印书馆制作了一部名叫《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广告动画片,但不是很成功。他们一直在寻求资金支持和更好的技术条件,正好这时长城画片公司有意投资制作动画片,《大闹画室》就在这样的机缘下诞生了。

前排左侧为梅雪俦,后排左侧为万古蟾

(《长城公司在美开映》,

《申报·本埠增刊》1927年9月30日)

当时沪上的媒体报道大都说梅雪俦是有意开拓国产动画事业的,他参与了《大闹画室》的策划、编导,而这部作品的创作人员中除了万古蟾(未提到其他三兄弟)外,还有张汇元。但是在万氏兄弟的记述中,长城画片公司对于制作动画片并不是那么积极,《大闹画室》之所以能投入制作,几乎是万氏反复游说,不断妥协的结果。

万古蟾在回忆录中说道:“我只好利用在电影界工作的便利,到处游说,鼓励影片公司的老板们投资合作。可这事对于老板来说,好像把钞票扔进黄浦江,不是借口推托,便是白眼相对。可除此之外,我们又无路可走。终于,长城画片公司同意了,他们既想利用动画来装点门面,但又不想大量投资于没把握的事,于是就拨给我们一小笔经费,允许我们动用该公司的电影摄影机,让我们利用业余时间试拍动画片。我们明知经费不够,但也不敢多要,否则就有告吹的可能。”(万古蟾《我的自述》,《上海电影史料(第六辑)》)

除此之外,万氏也没有提到长城方面除了少量资金和摄影器材外还提供了哪些技术支持。据万籁鸣、万古蟾回忆,《大闹画室》的剧本是他们自己编写的,绘制工作仍旧是在他们的亭子间进行的,所需的逐格放映机也是他们自己装配的。

《大闹画室》上映前后,对影片进行宣传报道的主要是《申报·本埠增刊》这类面向上海本地市民发行的地方商业广告专刊,这类报道的口径通常是资本方主导的,常有各种言过其实的表述,所以不排除报道中对梅雪俦的贡献做了一些夸大的可能。今人也不能因为近年来梅雪俦的贡献受到关注,而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轻率地质疑、否定万氏兄弟的记述。但是梅雪俦作为接触过美国动画制作技术和流程的电影专家,在影片的创意、摄制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意见是完全可能的,而《大闹画室》的形式、内容也的确是对弗莱舍的《跳出墨水瓶》系列的模仿。

就现有记载来看,《大闹画室》完成于1926年底,片长10分钟,系真人、动画合摄片,由万古蟾出演剧中人物。影片于1927年公映,除了在中国内地上映外,还发行到了“南洋、香港、暹罗、檀香山等处”,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传播范围、影响力比此前的几部中国动画片要大很多。(《长城画片公司之活动滑稽画片》,《申报·本埠增刊》1927年5月10日)此后的十余年里,万氏兄弟在中国动画界独领,《大闹画室》逐渐被传为了中国动画创始之作。

1920年代后期的各类资讯中,还提到了梅雪俦曾计划与万古蟾合作《一封书信寄回来》《血溅济南》等动画影片,但未见完成、上映的记载,万氏兄弟后来也未将其收入自己的创作履历。据殷福军等多位学者考证,这两部作品应该只是有过摄制计划,而未能实际投产。

1930年,长城画片公司因营业不振而歇业,梅雪俦返回美国。离开前,他将长城公司的动画摄制器材低价售卖给了万氏兄弟。此后近十年的中国动画史,几乎就是万氏兄弟的创业史。

-结语-

综合目前可见的各种史料来看,确切可考的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应是1923年上映的《暂停》,杨左匋是第一位有作品产出的中国动画家。

但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不少资料声称万氏兄弟于1922年就创作了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可惜,这种说法不过是后人的附会之说。遍览万氏兄弟亲自口述或执笔的文献,会发现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动画创作始于1922年,也没有说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于1922年。相反,万古蟾在回忆录中说得很清楚,1922年的时候只有万籁鸣在商务印书馆任职,他本人正在上海大学任西画教员,万超尘、万涤寰刚刚中学毕业不久,还在美专学习绘画。而他们的动画创作生涯是在兄弟四人全部汇集上海,并且万古蟾也入职商务印书馆之后——所以,《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制作时间不会早于1925年。

有读者不禁要问,既然杨左匋、黄文农等人创作动画的时间早于万氏兄弟,与万氏兄弟同期创作动画的还有秦立凡、梅雪俦,为什么这几个人的名字几十年来很少被提及?他们创作动画的事情也鲜为人知?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回答,简而言之一句话——他们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中国,或者很快就中断了动画创作,他们的作品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当然万氏兄弟的《大闹画室》也没留下来),他们的经验没有得到共享和传承。

即便在1920年代,他们的动画作品的影响力也极其有限。当时的媒体在报道《球人》和《大闹画室》时,都说这两部作品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杨左匋和黄文农的作品直接就被无视了,大多数读者也不会提出异议。甚至就连同时活跃在上海文艺界,同时与几位动画艺术先驱相识的名家,也未必清楚老朋友在动画领域的建树。

1993年,参编《上海电影史料》的鲍济贵曾致信著名漫画家叶浅予,询问杨、黄、秦三人创作动画片的情况。叶浅予自打到了上海就与黄文农相识,与万氏兄弟也是好友,按道理说,他的话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但叶浅予在回信中说:“我是1925年进上海的,只知黄文农是位讽刺画家,未闻他画过动画。至于秦立凡、杨左匋二人,只知其名,不知其对动画有何贡献。我所知道的动画历史,当自万氏兄弟开其端。其他一概不知,也许是年老失去记忆,因而无可奉告。”(《上海电影史料(第六辑)》)

叶浅予和好友们装扮成漫画代表作《王先生》中的角色。后排左起:万籁鸣、高岭梅、叶浅予、万古蟾,前排为著名票友高华(《北晨画刊》第7卷第4期,1935年)

叶浅予写给鲍济贵的回信

(鲍济贵《中国动画电影通史》)

当然,叶浅予如此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到上海时,黄文农已经不再做动画,也很少有人提起黄及杨、秦二人创作动画的经历,所以他的确不清楚这些情况。第二种可能就是他碍于万氏兄弟的情面,不愿意“惹是生非”。

不论如何,杨左匋、黄文农、秦立凡、梅雪俦曾参与中国动画事业的拓荒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事迹应当被铭记。同时,承认他们的贡献,丝毫无损万氏兄弟的光辉。正因为万氏兄弟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地投身动画事业,才使得中国动画艺术的血脉得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延续下去,并且在艰苦的条件下屡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