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父母选择鱼肝油何去何从
日前,某论坛一篇题为“海洋污染拉响警钟,孕妇和婴幼儿远离深海鱼和深海鱼制品(鱼油、鱼肝油)”的帖子引起了父母们的热烈关注与激烈讨论。
就此话题,很多网友产生疑惑,有网友向记者提问:“天然的鱼肝油不能吃了吗?虽然宝宝之前吃的维生素AD滴剂是人工合成的,但还是很关注这个问题,天然鱼肝油和人工合成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到底该如何选择呢?”为解答网友们的疑问,记者特地就鱼肝油的天然浓缩以及人工合成问题,咨询了儿药领域相关专家。
专家表示,鱼肝油,最初因取自深海鱼类肝脏而得名,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及维生素D,可以帮助宝宝预防佝偻病及夜盲症等。然而在为孩子补充维生素AD时,父母们常常存在着概念上的混淆,认为鱼肝油即为维生素AD滴剂,只不过是叫法上的不同而已。事实上,随着科学的进步,大部分鱼肝油市场已被化学合成类维生素AD制剂所取代,由于二者功效相同,因此在一部分消费者中,鱼肝油的叫法仍被继续沿用。
父母们在进行产品选择时,应该注意的是,哪一种产品更加科学合理,更满足孩子的自身需求,并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明确以上因素后,对于产品的选择,便更加容易。在此,对于天然与人工维生素AD类产品的选择方面,专家也进行了一系列合理的解说,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与选择依据。
一、选择安全性更高的产品
近年来,海洋污染日趋严重,贝类和海鱼等海洋生物的体内已经成为了重金属汞、砷的“聚居地”,鱼油及鱼肝油等都可能已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再者,由于动物肝脏是动物体内起到解毒作用的器官,各种毒素,大多要经过肝脏来转化和代谢,因此,其本身富集重金属和毒素的机会便远远大于其他器官,鱼类也不例外。
重金属在体内蓄积会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汞超标,其毒害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儿童误服可导致急性汞中毒,可引起急性口腔炎和胃肠炎,表现在恶心、呕吐、腹泻、肠粘膜有血性粘液、肝脏损坏、肾功能衰竭等。慢性中毒也可反应在皮肤、肾脏等器官上。在部分国家,已有文献申明让孕妇和婴幼儿远离深海鱼。食物链中的一些环节对于汞有极强的富集能力,淡水鱼和浮游植物对汞的富集倍数为1000,淡水无脊椎动物为100000,海洋动物为200000。
此外,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门海洋食品风险评估机构和专门队伍,在风险评估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属于保健食品或者食品范畴的天然鱼肝油,在安全标准上远远低于属于国药准字OTC(非处方药)药品的人工合成维生素AD制剂。药品从配方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且必须经过严格的的临床试验以及多年临床观察,同鱼肝油类保健品相比,在有效成份含量、审批标准、生产工艺都存在着明显优势,疗效和安全性都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
二、选择纯度更高的产品
由于天然鱼肝油产品是从鱼的肝脏提取出来的油类,除蕴藏维生素A及维生素D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固有成分,如葡萄糖、、三酯磷脂胆固醇及脂肪酸等等,当然还有对机体有害的重金属。在纯度上并不能与人工精制合成的维生素AD滴剂相提并论。父母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其根本目的多在预防维生素A及维生素D缺乏症,如佝偻病及夜盲症等。从“对症下药”的角度来讲,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D滴剂,更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三、选择配比更科学的产品
对于维生素,婴幼儿自身有着明确的需求。《中国药典》明确规定,在0-7岁的儿童,维生素A与维生素D需要量的最佳比值为3:1。但是天然鱼肝油的成分比例并不满足该要求,大多数纯天然鱼肝油的维生素A、D含量比均为10∶1左右,服用后,往往存在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维生素A摄入过量的双重风险。而人工合成的产品则可以从生产工艺上避免这一方面的问题,完全能够按照婴幼儿所需正常比例进行加工精制。因此,父母在购买产品时,必须要进行注意,维生素AD比例是否为3:1的合理配比。
同时,天然鱼肝油中的鱼腥味较重,可能会对婴幼儿的味觉造成一定的刺激,使宝宝很难接受和下咽。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D滴剂以植物油作为溶剂,则不存在此方面问题,例如国药准字的伊可新,就是以花生油做溶剂,淡香味更易被孩子接受。
最后,专家提示,在很多情况下,以产品是否纯天然来分辨其质量的好坏,是并不恰当的。在婴幼儿的喂养方面,则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通过严格和科学的分辨方式,选择出最适合孩子身体状况的产品。